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学位授权点建设总体情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始建于十大网赌正规信誉排名建校初期,1990年获化工过程机械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化工过程机械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一级学科,2006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在2020~2021年建设过程中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主流内涵和前沿发展趋势为依托,在流体机械装备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化工装备安全评价与材料缓蚀耐磨技术、油田负载与动力系统高效运行配套技术、石油装备智能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管内多相流动规律与管道安全节能输运形成了优势特色并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学科于2020年获批动力机械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目前拥有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4支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并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博士后流后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学科、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作为支撑。
近2年来,本学位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38项,获科研成果奖励21项,发表论文118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项;毕业硕士学位研究生48人,为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促进石油石化装备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学位授权点培养目标与标准
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要求,本学位点在2021年进行了学位硕士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教育部关于修订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的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了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与学位授予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3、学位授权点师资队伍
(1)师资结构
本学位授权点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22人,占47.0%,副教授17人,占36%,讲师6人,占12.8%,助教2人,占4.2%;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24人(不含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40人,占比85.1%,100%具有硕士学位。在2年建设期间,新增教授2人,新增副教授2人,新增博导4人,新增硕导5人。
图1 本学位点师资比例情况
(2)师资水平及平台
学位点拥有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教学名师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学科于2020年获批动力机械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目前拥有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4支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并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博士后流后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学科、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作为支撑。
(3)教学科研支撑
近2年来,本学位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38项,获科研成果奖励21项,发表论文118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项。
图2 近2科研项目数量情况
4、学位授权点的人才培养
本学位点在招生选拔、思政教育、论文质量、学风建设、就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修订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确保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并不断完善以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健全职业特色突出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了严格的导师聘任和考核制度,对专业硕士实行双导师制。注重研究生学术训练,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严把论文质量关,为培养高素质研究人才提供保障。
(1)招生选拔
本学位点积极利用中国研招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络媒体进行招生宣传,通过线上“多渠道”、线下“多举措”来吸引优质生源,构建了多层面研究生招生宣传体系。同时出台推免生激励政策和本硕连读政策,同时优化生源比例,提高奖助学金的激励范围,进一步提高了报考本学科研究生的积极性。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生源数量和质量近年来得到明显改善,2020年和2021年硕士招生报录比分别达到112.2%和126.4%。
(2)思政教育
本学科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第一责任人”作用,构建与一流研究生教育相适应的导学关系,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坚持正确思想引领,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指导职责,做学生的学业导师和人生导师。
突出示范引领,以团队化育人培育了“油气田机械工程”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以课程思政育人建成了《传热学》省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课。先后涌现了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省青年教学名师、大庆市劳模工作室等一批优秀研究生导师。培养了以全球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大学生、建晟奖学金获得者为代表的数百名具有大庆精神特质的优秀学生。
(3)课程教学
本学科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目前采用的是2021版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强调设置学科前沿技术、国际会议交流、学科前沿技术等课程。近2年申报获批《石油储备罐区检测及事故应急处置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工程热力学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等3项省级课程和教学研究项目。本学科教师承担了《机械工程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分层次培养研究》、《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等5省级和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项目,对研究生培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4)学术训练
学校和学院建立了学术之星讲评活动实施办法、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重要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等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为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训练提供了经费支持。近2年累计投入57万元,年均经费28.6万元。
本学位点的绝大多数研究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并参与学术论文撰写、发明专利申请、软件编制等工作。研究生参加各项比赛人数和获奖人数逐年增加,学术训练效果得到业界好评。
(5)学位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至2020年,本学科硕博论文已实现学校和学院100%双级盲评。对盲评学位论文不合格和“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导师,重新审定其下一年度招生资格。
通过上述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本学位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近2年,国家和省级学位办抽检结果全部合格。
(6)学风建设
本学科依据学校针对学风建设的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行为规范、明确了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查处程序和处理办法。近2年,本学位点研究生没有出现任何学术不端行为。
(7)奖助体系
依托学校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制度,本学位授权点奖助体系制度建设完善,在学校奖助体系基础上,在我院双聘院士、爱心企业与社会人士的资助下,还设立了学科专业发展基金、大庆惠博普奖学金等。面向全体硕士研究生,年均奖助总额约218.02万元。
二、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力量较弱
本学位点形成了以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龙江学者”青年学者、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为核心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导师队伍,但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平均年龄偏大。、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学科带头人中还没有“长江学者”、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高水平领军人才。很多青年导师较现有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尚存在较大差距。青年导师中达到省级人才水平比例还有待于提高、
(2)学生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我校是具有鲜明石油行业特色的地方性高校,1978年即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近些年,由于未入选“985”、“211”以及国家“双一流”建设项目,进而导致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降明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就业及深造,学校本科教育阶段的优秀毕业生多数选择更高知名度学校深造学习。总体上,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低于本科生生源质量,博士研究生生源受此影响,除部分硕博连读生质量较高外,多数生源为双非院校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学生的专业基础、年龄结构等诸多方面都与优秀生源质量要求存在差距。
(3)国家级科研平台明显不足
本学位点现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及4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但在平台层次尚显不足,科研仪器条件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现有团队力量及科研水平对于开展国家级重大课题和获取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支撑不足。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引培并重,打造高水平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以黑龙江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以现有研究平台为依托,大力培养中青年拔尖人才,打造国家级领军人才,培养具有冲击国家优青等潜力的各类国家级优秀人才的中青年教师。结合学校层面,根据本授权点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优秀青年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对相应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给予配套支持,为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创造条件;根据学科急需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方向,有针对性引进核心人才,组建创新研究团队,实现人才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2)四轮驱动,提升学位点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一是在我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采取本硕连读形式招收本科生,让这些学生在本科入学之初就牢固成为后续研究生生源,目前该项措施已列入2022年招生计划。二是与著名高校、研究院所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尤其是本学位点近年来大批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留学基金资助,到世界著名科研院所访学,包括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的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建立起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三是鼓励研究生导师主动在本科生中挖掘研究生后备人才,让优秀学生参与课题组项目的研究工作,使其在科研中得到锻炼,培养研究兴趣,取得相应研究成果,形成继续在课题组深造下去的推动力。四是增设二级院奖励制度,对于优秀学生进行定点奖励,鼓励优秀学生攻读本学位点研究生。
(3)整合共享,建设国家级高水平研究平台
整合现有省部级重点研究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高水平研究平台建设,提升实验室平台水平,提高学科梯队研究能力,争取与相关研究院所联合申报国家级研究平台。与学校相关学科共享院士资源,借助黑龙江省“头雁计划”和“春燕行动”,打造院士工作团队与青年创新团队,争取在五年左右时间,建设2-3支具有国家级研究平台的科研创新团队,对学位点建设形成强有力支撑。